2007/04/17

師範

什麼是「師範」?

為了回答這個問題,BEST特別親赴北京師範大學拍了一張照片(會不會太PI, Politically Incorrect?:)

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者Bandura說:

人類是在廣大的社會互動網絡中發展,不是在與社會隔絕的認知系統中運作。兒童展現的許多行為是透過觀察和模仿他人而學習到的(Bandura,1977)。不相信的話請看這段影片"Children see, Children do!"


底下這段影片更值得老師注意,這是Bandura的出氣娃娃(Bobo Doll)實驗,實驗分三組進行,三組小朋友都看了研究人員對出氣娃娃的暴力行為,但是第二組小朋友接著看到施暴者受到鼓勵,第三組則看到施暴者受懲罰。接著小朋友被留下來與出氣娃娃相處,結果小朋友開始出現侵略娃娃的行為,侵略性以第二組最大其次是第一組,再來是第三組。




這個實驗相當值得省思,小朋友的暴力行為也許就是模仿自愛打人的老師或父母,甚至是電視節目。

模仿不只是負面效果,當然也有正面效果,技能與態度的學習就可以靠模仿。例如:實驗儀器的操作、電腦軟體的操作、解題步驟的培養、探究步驟的培養、科學態度或興趣的養成等。
模仿學習有四個要素:

□注意(attention)
學生必須注意到要模仿的行為。所以如果老師要使用模仿學習,就必須強調要學生模仿的重要部份,而避免凸顯與學習無關的部份。

□保留(retention)
人類的學習是把所看到的行為以「口語表徵」和「視覺影像」兩者儲存入記憶中。學生在注意到要模仿的行為後,應該讓學生以口語或口訣、以及圖畫、動作、手勢等視覺影像來強化資訊的保留效果。

□動作重現(motor reproduction)
再來就是重現要學習的部份,這部份需要提供學生重複練習的機會,但是必須注意學生的能力會影想重現的部份的正確性。

□動機(motivation)
學生的模仿行為只在他們有動機去做時才會有所表現。

最容易成為學生模仿對象的是具有才能、聲望、權力、魅力的人,其次性別相稱、情境相關的也比較容易模仿,所以老師最容易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。學為人師,行為世範!

看文本文,你有什麼想法,歡迎分享!請按「意見」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