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面是一則引自2007/5/8聯合報的報導,一字未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星空劇場傾聽心回音2007-05-08/聯合報/C4版/教育 記者張柏東/花蓮縣報導
想聽自己的回音,不必再到深山峽谷。花蓮縣光復鄉大富國小完成一座「星空劇場」,除了按實際比例設置太陽系九大行星模型外,更利用聲波共振原理,設計成發音會共鳴的回音效果,可讓學童傾聽自己心靈深處的回音。寓教於樂、學生超愛。
校長陳日英表示,「星空劇場」是利用學校改建時興建,因該校位於星光燦爛的花蓮偏遠郊區,校內環境有利發展自然科學教育。
直徑10公尺的星空劇場除了按實際比例,規劃設計有太陽系九大行星外,又設計成發音會共鳴的效果,學生們都很喜歡,經常在這裡吶喊,傾聽自己心靈深處發出的回音。
「想聽聽自己的回音嗎?不用到深山峽谷,到我們學校就聽得到啦!」學生得意的說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請仔細看看這則報導有什麼問題?
請按下面的「意見」來發表你的看法,我們下次再來繼續討論。
6 則留言:
這則新聞上有一個地方沒跟上知識的更新,但不算迷思。
太陽系不再是九大行星,而應更改為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和三個矮行星。
2006年暑假結束前,全球2500多位天文學界菁英,聚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(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,IAU)的會員大會,會中討論太陽系的成員究竟如何分類?並在8月24日投票表決,結果與原先行星定義委員會(Planet Definition Committee)所提草案(太陽系有12大行星)不同,決議為:太陽系的行星只有8顆,冥王星另外歸類為「矮行星(Dwarf)」!
這則新聞中還有一個迷思,不知是否有人發現?
這一則新聞的另一個迷思應該在這裡「更利用聲波共振原理,設計成發音會共鳴的回音效果,可讓學童傾聽自己心靈深處的回音。」
回音是聲音愈到障礙面反射,只要障礙面與發音體距離夠遠,足夠讓人耳分辨出原音與回音,即可傾聽自己的回音。也就是說劇場夠大就可以讓孩子們分辨出回音。而非聲波共振原理。
這是我的第一個意見,請多指教。
這個軌道的比例好像有問題,如果黃色的圈圈代表地球的軌道,那金星的軌道就太小了,因為金星的軌道半徑0.72AU.除了水星和金星,從圖中看不出來還有其他行星??
還有太陽也未免太大了吧?
hoin說得對,回音效果不是共振,回音只是聲波碰到障礙物反射回來,如果耳朵無法分辨出兩個聲音,那就像唱卡拉OK時調的回音(echo),有嗡嗡的感覺,如果要分辨出回音那兩個聲音至少要隔0.1秒,如果以氣溫攝氏25度來算,聲速=331+0.6X溫度=346公尺/秒,也就是聲音要傳播34.6公尺才能分辨,換句話說,如果小朋友站在最旁邊叫,聲音最遠傳到對面10公尺,反射回來再10公尺,總共20公尺,所以回音與原音只差0.058秒,耳朵無法分辨,這個回音與山谷回音不同,只是附加在原來聲音後面,聽起來像大禮堂中的回音,或是卡拉OK的回音效果。
另外山谷的回音或這個劇場的回音都不是共振,也不是共振產生的共鳴效果,共振或共鳴是指聲波反射後與原聲波重疊恰好產生駐波,聲音因為疊加的結果被放大,例如吹笛子,笛子的聲音就是聲波在笛子管中反射產生共鳴。
這篇報導把嗡嗡的回音解釋成共鳴了!
這篇報導不知還有沒有問題?
我建議把有關這一則新聞的評論寄給撰稿的記者,用意是大家一起成長,更何況記者的影響力大,尤其需要科學素養的成長.
我好不容易比對許多無聊的黑白底片,眼睛差點脫窗,才發現冥王星的,大家很高興,就讓它當了第九顆行星,一當就是76年(1930-2006),連小朋友都朗朗上口,現在雖然發現更多的小行星,但也不能說反悔就反悔ㄚ!一下就把我降級成矮行星(沒聽過),這樣我會很傷心的.
對了,這個國小要做九大行星的模型,就表示很支持我的,挖得細愛台灣啦!
張貼留言